7月22日至24日,我系龚主任和口译课林艳老师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语言服务行业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齐聚厦门,参加了由语资网主办,厦门精艺达翻译公司和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以语言服务为纽带、以协同创新为目的的首届中国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语资网 2016 年会员大会。
7月22日,首届中国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语资网 2016 年会员大会(语资网厦门大会)主论坛的前一天,主办方组织了“翻译公司信息技术应用最佳实践分享”专场研讨会,通过技术方案比较和业内知名公司的最佳实践案例分享,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语言资产管理、术语管理、专利翻译等六个环节对翻译行业的最佳实践进行了分享。一天六场的分享会,让我们听到和见识了一些翻译的软件和网站,如针对翻译公司信息化程度低下,译宝联科技公司推出的“eTIMS在线翻译一体化管理系统”, 在线CAT等计算机辅助翻译服务等。还有语料制作工具,如memo Q,Trados等。关于翻译流程,艺峰讲师团田慧才老师提出了科学规范的参考和去重技术,对笔译和翻译任务的分解和安排,以及对翻译软件的使用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他指出:译前处理环节应文件分析、DTP 预排、转档格式、分稿处理;译中操作是文件翻译、译文审校、译文校对、TM 更新;译后处理环节是技术回填、终稿校稿、译员评分、TM 维护等。
7月23日,开幕式上,北京大学MTI中心主任王继辉教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赵军峰教授,广外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崔启亮博士等知名专家就语言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翻译教育和校企合作、语言服务业的未来发表了主旨演讲。赵军峰教授就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翻译专业教育、语言服务业与翻译教育和研究的协同创新等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语言服务企业、语言技术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译员,乃至于客户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作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新潮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高等教育与高校这个支撑点。专业教师应主动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从事专业翻译教学的能力素养,要在翻译实践、翻译研究和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办学单位应按要求建立一支主要由翻译行业或语言服务业专业人士构成的兼职教学队伍,指导学生的实践及项目研究。
7月24日,主论坛就语言服务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校企合作等四个主题进行了讨论,会上发布了国内第一份口笔译合同范本——语资网合同范本。口译分论坛“向口译要效益”则围绕口译服务、口译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口译培训中的商业模式开展讨论,并由资深同传Bill王进行了一场口译工作坊,分享了高校如何培养口译人才,才能帮助同学实现差异化竞争,找到满意工作等内容。与会期间,我系龚主任在关于“口译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会上,分享了成为合格口译员的三要素,分别是:bilingualism ;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and interpreting skills。获得了发言者和与会者的认同,并引起了对口译教学中education和training的深思。
7月24日下午6点大会胜利闭幕。作为高校教师,参会后,对于翻译教学与学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指导、人工翻译与技术软件使用、学生实习与实训、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翻译需要顺应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和变化, 要认识到翻译产业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目前我系正在申请本科生的翻译专业,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必须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教师们需要紧跟翻译产业化的发展,与各高校和翻译公司保持密切的联系或开展合作。翻译新技术的推介与发布让人耳目一新,机器辅助翻译和大型的翻译网络平台将更多地介入未来的翻译产业和指导翻译实践,高校需要引进先进的翻译技术和软件,加大语言翻译平台的建设。对于同学们而言,必须培养翻译能力和项目团队合作能力,应用翻译技术来提高翻译效率,在校期间一定要多阅读和翻译各类应用文体,比如财经类、科技类、法律类、新闻类等。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的翻译人才。总而言之,本次大会是一次难得的开阔眼界和学习借鉴的机会。
会议图
龚主任发言
集体照
图/文:林艳
附三个在线翻译平台网站:
www.etims.cn
jeemaa.com
www.tmxmall.com